西伯利亚这地方,提起它很多人脑子里就蹦出冰天雪地四个字。确实,这片土地占地1300多万平方公里,从乌拉尔山脉一直伸到太平洋边上,北边挨着北冰洋,南边有高山挡着暖风,冬天长得吓人,从10月到次年4月,足足七个月。平均气温零下十几度,最低能到零下70度,比东北冷多了。那里的人口不过3800万左右,大部分是俄罗斯人,还有些布里亚特人、雅库特人这些原住民。为什么有人住这儿?因为资源多啊,石油、天然气、木材、矿产、淡水啥都有,贝加尔湖就占全球淡水20%。当地有句老话,说西伯利亚没饿死的,只有懒死的。靠这些资源,居民们硬是适应了这种苦寒生活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过冬这事儿,对西伯利亚人来说是头等大事。从8月底,政府就发短信邮件提醒大家准备。为什么这么早?因为冬天一来,交通堵塞,物资运不进来,采购啥都难。每个家庭得提前囤够东西,不算水和柴火,城镇居民人均食物储备就500公斤。农村更狠,得靠自家储备过日子。准备期一般在夏秋两季,那时候天气还行,能干活。居民们会去市场买大批粮食、肉类、罐头,还得自己腌菜、风干肉。天然气和煤炭便宜,取暖不成大问题,但农村人多用木材,得砍够用一冬的量。政府给点免费木材,超了就买。整个过程像打仗,得算准每样东西够用几个月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取暖是生存基础。西伯利亚资源帮了大忙,天然气管网覆盖城镇,从9月上旬就开始集中供暖,室内保持20度左右。农村不一样,很多住小木屋,自己烧炉子。炉子得24小时不灭,不然屋子很快就凉。木材从森林砍,政府管制砍伐,得雇专业伐木工。每个家庭冬天烧掉的柴火堆起来有好几立方米。衣服也关键,原住民爱穿鹿皮大衣、帽子、靴子,这些皮草保暖强。出门得裹严实,暴露皮肤几分钟就冻伤。汽车冬天难启动,得加防冻液,熄火超过5分钟就麻烦。很多人用雪橇拉东西,简单可靠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吃的东西,西伯利亚人冬天靠储备和本地资源。肉类是主力,因为畜牧业发达,地广人稀,猪牛羊鹿肉鱼肉都便宜。鹿肉鱼肉常见,鱼从河湖打,冬天在冰上凿洞钓。土豆是主食,产量大,好存。顿顿饭少不了肉汤加土豆,热乎乎下肚能抗寒。蔬菜少,因为不适合种,冬天新鲜菜贵,以前全靠腌菜,像俄罗斯酸黄瓜。现在有大棚技术,能种点黄瓜西红柿,但成本高,规模小,还没普及。居民们夏天种菜,秋天腌一大堆,够吃半年。食物储存用地下窖,冻土层天然冰箱,肉挂着风干,菜放菜窖。没饿死的说法不是吹的,资源让肉食管够,但饮食单调,维生素靠腌菜补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喝水这事儿,在极寒地带得小心。冬天到处是雪冰,但不能直接吃,得融化煮沸再喝,不然拉肚子。居民们从河里凿冰取水,或融雪。城镇有自来水,但农村靠自己。很多人冬天少喝水,一来省得频繁上厕所,二来热饮多,茶汤暖身。饮用水得过滤,避免杂质。资源丰富,淡水不缺,但处理麻烦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拉撒卫生是最接地气的难题。冬天出门上厕所像冒险,零下几十度,暴露身体几分钟就冻伤。城镇有室内厕所,集中供暖管用。农村多用户外厕所,挖坑盖棚,快速解决。很多人控制饮水,减少次数。洗澡也难,农村没热水器,得烧水擦身。衣服洗了在户外晒,利用升华原理,水分直接变气,衣服干了还杀菌。零下温度杀灭细菌,卫生靠这个。医疗条件一般,冻伤常见,得预防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生活节奏冬天慢下来,大部分时间窝家里。城镇基础设施好,出门买东西还行,但农村考验大。原住民村子小,得出门砍柴、喂牲畜、清理雪。暴风雪后,积雪厚,得铲开路,不然出门危险。工作多停工,矿厂露天部分关门。年轻人不少外出打工,留老人孩子在家。适应这种生活靠世代经验,坚韧性格从这儿来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总的说,西伯利亚过冬靠准备和资源。七个月冬眠不是真睡,是窝家节省能量。吃喝拉撒全靠提前囤积和本地东西,卫生取暖用原始办法。生活苦,但资源让它可行。想想我们冬天抱怨冷,这儿的人硬扛零下70度,适应力真强。资源丰富是基础,但也提醒人,环境极端时,生存全靠智慧和努力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人人顺配资-排名第一的炒股杠杆平台-配资门户论坛-个人场外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