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气一热,脑子和身体都不想动,但吃饭还是每日头等大事。
于是最近就被很多同事、亲友拷问:有什么好吃开胃消暑的小馆子??不许回答白人饭。
这不,今天结合了我们往年的小店合集+近期更新考察,整理出了这篇文章。都是 高温天,大伙也愿意反复光顾的宝藏小店——
①分布在上海各区的地方特色开胃粉面,香辣、酸甜、清新、鲜爽.....足足9碗风格不同的好吃碳水,总有合你胃口的一碗!
②本帮眯道过夏天三件套,经典永流传~我们最爱的冷面冷馄饨绿豆冰都掏出来了!
③清凉糖水冰淇淋也是夏日续命神器!压箱底的私藏糖水店,一并分享给你🩵
展开剩余96%天热了,往这些店里一钻,嗦个爽滑的粉或面,点两个下饭开胃的菜,走出来神清气爽~夏天这么吃才过瘾!
店名&地址照例都放在文末了,记得看到最后呦~
9碗
各地特色开胃
消暑粉面
01
东北鸡西大冷面
店名:鸡西大冷面烧烤东北菜
大部分东北烧烤,都配有朝鲜冷面。而这家老板是黑龙江鸡西的,做的是朝鲜冷面的改良体:鸡西大冷面。
灵魂有二:水辣椒、机器现压木薯面条。
它也是酸甜开胃口的汤底,区别在上面这坨水辣椒:店里自己做的,咸韵里释放着辣椒末的干香,带点独特的发酵酱气,一把勾起食欲。
面条是加了木薯粉的白面,口感柔韧。荡漾在汤里,缠绵在舌齿间,是激烈烧烤后的温柔缱绻。
给我们安利这家店的东北司机,还特意叮嘱:吃鸡西冷面一定要配鸡西凉菜!
看这一冷柜:拌蚬子、拌桔梗、干豆腐、香牛肉、明太鱼丝......都是咸辣带点微甜的口味,后厨自熬的辣椒油尤其香烈上头。
当然,店里的东北烧烤也不容错过:大油边、烤心管、烤鸡脖、烤鸽子、烤鲽鱼......
撸着串,嗦口冷面,干杯!这是一个理想夏夜该有的样子。
02
云南豆花米线
店名:和刘园云南过桥米线
想感叹,云南人真的很有调味智慧:拌粉调味浓烈,但搭配嫩出水的豆花,满嘴都是清新的豆香,夏天吃豆花米线好清爽。
酸菜的酸爽、豆豉的酱香、腐乳的咸鲜、油辣椒的香辣,全部融成一碗,每一根米粉都裹足味道。拌匀入嘴的那一刻,内心是无比澎湃的……
能吃折耳根的一定要问老板娘要,它们的折耳根也是用辣椒腌过的,能让米粉更香!
米线吃完后剩的汤汁才是精华啊,舍不得剩下,打包回去能继续拌粉拌饭😭
哦,这不是正好菌子季吗? 店里也可以吃到野生菌火锅哦!老板每年都会自己回云南收菌,价格实在:
一锅鸡汤,配上鸡油菌、珊瑚菌、铜绿菌、奶酱菌等7种野生菌。
品种说不上多名贵,但胜在种类多且新鲜,尝鲜足够了。
03
贵州酸汤粉
店名:多彩贵州黔源贵州菜
这是一家经贵州人认证:能排进上海Top3的贵州菜。酸汤鱼味型正点:番茄发酵后那股明快的酸味+糟辣椒的酸辣。
用这经典红酸汤做粉,还配了最能挂汤味的粗粉,呼哧呼哧,一碗就嗦没了。
用的是贵阳本地的米粉,大米含量比多数米粉更高。所以吃起来不是脆弹的质感,而是在顺滑的同时,多了一种米的粘糯,米香也更加充盈。
除了常规的米粉,他们家还有一款震撼级开胃的酸粉:
跟云南的酸浆米线一样,也是大米发酵后做的,但口感更糯,发酵带来的酸味和米线也加倍,简直就是刷新米粉观的存在!
不是每天都有,得提前问老板。
这种酸粉,无需汤底加持,做碗干拌就很上头!
光辣椒就用了两种:一种是遵义朝天椒,辣度高;一种是花溪辣椒,香气浓。拌匀后,一口下肚,灵魂都得到了升华。
酸萝卜用的是贵阳当地的红皮白萝卜。看这胭脂色就自动分泌口水.......
还放了脆哨,贵州人的猪油渣——煸炒程度刚好,肥油被榨掉绝大多数后口感干脆,嚼着嚼着,猪油香一点点钻出来。
04
桂林卤菜粉
店名:桂林板路
这碗卤菜粉,广西同事吃后断言:全上海最接近桂林本地的一碗!
酥脆香肥的锅烧、酸辣爽脆的酸笋,以及这勺深邃浑厚的灵魂卤汁,都是我们时不时跑一趟浦东的理由👇:
米粉有圆粉和扁的切粉可选,吃卤粉还是更推荐圆粉,因为口感更弹,接得住花样繁多的配料。
卤汁很香,用了多种香料去熬,柔和又平衡,点单时记得让老板娘多放两勺。
牛肉和锅烧,这两大配料也十足还原:牛肉卤过,有风干的质感;锅烧香脆,烧制没有偷懒。
小料台就更华丽,酸笋、海带丝、和各种辣椒(有鲜剁椒、辣椒酱、干辣椒)随便加,不限量!
建议是放海量酸笋,其余佐料每样来一点,拌匀后绝对香到你吃整整三两~
店里的桂林菜也是极好,什么干锅鹌鹑、古早鼎锅饭、菠萝甜酒……广西同事看了都说,很多菜色本地都少见了。
食材要求也不低:从老家运来的散养土鸡,鸡油黄澄澄亮晶晶;连猪杂都堪比专门火锅店,新鲜好吃,处理得当。
05
兰州牛肉拌面
店名:金强牛肉面
自金强在市区开店以来,几乎成为了公司回访频率第一高的面馆——这碗金强拌面是真香啊!
上海的兰州牛肉面大多主打汤面,而拌面没有汤汁陪伴,就更考验面条本身,以及油辣子风味和调味功力。
这隐藏款的“荞麦棱”,爽滑劲道棱角分明,是能做招牌的。
入口微硬口感扎实,咀嚼起来又“砰砰”弹起来,裹满浓郁的调料,每一口对手工面爱好者来说,都是极致享受。
不同于常规的“毛细、二细、韭叶、薄宽”,“荞麦棱”和“二道子”是比较特殊的面型,店里并不会主动询问,需要自己告诉出餐口小哥。
拌面为何荞麦棱最佳?
因为它的面型是实心立方体,相比一般的面更有嚼头,且表面有缝隙,更能挂住调料。
调料无非油泼辣子、糖醋,但加的这一勺麻酱非常关键!
油辣子深邃的香气和糖醋的酸甜,都被麻酱吸收牢牢裹住面条,面条又捞得干爽,入口真是张力十足。
拌面15元,再要份卤到酥嫩入味的牛腱子(15元),带筋,更香更好吃。
一碟5元的清口小菜双拼,推荐长条萝卜和木耳,爽脆酸甜很解腻,买单35元,还24小时营业,真的,在市区完全没毛病!
06
陕西油泼辣子手擀面
店名:手擀菠菜面
在内环市区找到一碗好吃的陕西油泼面不容易,还是菠菜色儿的。
不得不说,这季节看到绿色的食物,莫名就觉得舒适。
与所有有尊严的陕西面馆一样,店里必有个做面的案板,每天鲜榨菠菜汁和面。
面条筋道、爽滑,能让人一吃就知道:店里做面的渭南老爷子,手法不俗。
很正好的筋道,是在咀嚼时,口感在软嫩和弹劲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,牙齿和面团的互动感相当愉悦。
爽滑,跟擀面后为防止粘连撒的一点面粉有关系——水煮后,面条表面淀粉糊化,裹上油辣子后,入口滑溜溜,又没有稠厚感。
真正香气平衡的油泼辣子,是不会腻的!辣椒香和油香融合得好,能激发出面粉的回甘,吃了一口就想再吃第二口......
难怪老板要强调:面要拌均匀。
以及,大蒜屑不要乱扔:
07
日式手工冷乌冬
店名:若菜旬
这家店并非乌冬专门店,是主打鲜鱼和下酒菜的日料老铺。
店内除了自家制的手工乌冬面,还提供秋田的稻庭乌冬,和长崎的五岛乌冬两种进口乌冬,日本三大乌冬占了俩,比不少乌冬店还要专业。
五岛乌冬最大的特色在面条本身:在抻面时还会加入山茶油,成品会更柔滑,仿佛果冻,甚至可以用有“肉感”来形容。
蘸料也是朝着鲜美爽滑方向去的:一整粒生鸡蛋,打散后加入事先调好的出汁+柚子酱油,还有葱碎、姜泥、紫菜、芝麻等配料。
面条在里面打个滚,裹上满满鸡蛋液,一吸溜,爽!鲜!
柚子酱油的清爽扑面而来,还有幽微的柚子胡椒酸辛感,出汁的鲜托住轻盈的果酸,挂着如此爽滑的乌冬面,也不会觉得弱。
还有个更罪恶的吃法:点盘当日新鲜的鱼生,鰤鱼、小竹荚、三文鱼都行,越肥越好。
一块鱼、一卷面,一起入口,肥美软糯的鱼肉更凸显面的弹滑,鱼鲜和脂肪的甘甜加长了回味和满足感,妙啊。
08
日式紫苏梅子酱冷面
店名:安村烧肉
夏天偶尔想吃大肉的时候,会往安村烧肉跑。理由有二,第一是因为老板有西餐背景,在酱汁+调味料上很有一手,烤肉吃起来也不无聊。
第二是因为这份汤冷面,就放了自家做的梅子酱,活跃高扬的果酸香气很集中,夏天开胃极了。
调味思路,也是独一家的有趣:酸酸甜甜的汤底,比朝鲜冷面汤多一层日式高汤的鲜味。
还放了紫苏、京葱,浸出张扬微辛的草本香,沁人心脾。
前面吃了再多罪恶大肉,照样很难拒绝这碗清鲜爽口的冷面。唯有捧起碗把汤也喝干净了,才算是落下句号。
09
韩式豆浆面
店名:豆腐村
豆浆面跟炸酱面、朝鲜冷面一样,也是韩料里很经典的一碗面。
我们心中的白月光,还得是豆腐村这碗。
豆腐村已经开了10年了,从黄豆、豆浆到豆腐,可以说是韩国街最专业的做豆腐选手。
不是平常喝到的豆浆味,反倒有种坚果香,是轻柔不抢眼的香气。简单伴随一点盐味,有种缱绻温婉的好吃。
汤汁是用豆浆+豆渣+花生一起打成的糊糊,看着很厚重,一撮面入口却是舒芙蕾一般的轻盈和丝滑。
是跟平时吃汤面、拌面都不一样的体验。
觉得这碗面太过清淡,推荐再来个朝鲜凉菜。
像这个拌明太鱼丝:晒干的明太鱼,吃口却一点都不柴,每嚼一下,酸酸甜甜的汁水就迸出来,泛起微辣,鲜啊。
上海夏日三件套
本帮冷面
店名:四如春食府
与海外读书的朋友,每年夏天回国见面的第一顿饭,她必指名四如春的冷面、三丝与辣肉双浇、一客锅贴与一杯绿豆汤。某年吃完后她立马把zfb头像也换成了四如春冷面。
作为上海“电风扇(吹凉)冷面”的鼻祖,夏天是四如春最忙碌的季节。
小宽鸡蛋面,先蒸后煮,再用大电风扇吹凉,根根利落分明,柔而不软。
每个人对冷面酱汁的浓稠程都有偏好,四如春的酱汁对我来说刚刚好——
偏流动感,花生酱、酱油、醋调配的酱汁,甜香、咸鲜与微酸比重平衡。花生酱的风味不算很突出,拌起来很爽快。
作为一个冷面必点双浇的贪心人类,若酱汁太浓稠,吃到后面容易腻。
在我看来,能堂食四如春双浇冷面是一种亲密友谊的证明。
得分工正确:一人点单,一人拿上绿豆汤找座,再轮流去打锅贴、冷面、浇头,回到座位上。
各点一份面,双浇一人一半,荤素搭配,既有清甜细嫩的茭白丝,辣肉粒给冷面酱添了一重微辣甜咪咪!吃完交递湿巾与纸巾,擦擦手口与桌子,开心完餐。
叠个甲,美新、东泰祥都挺好吃的🙏🏻,欢迎大家友好提名。
桃浦新村站附近的有家小店,据说师傅是曾经长寿路“西园点心店”的职工。
冷面也不错,口感比四如春硬挺些,酱汁的花生酱味道更浓,冷馄饨调味清爽。
店主一家人都亲和,店内主客沪语高低交错,冷面间明亮清桑,生活气十足。
虽千里迢迢来嘉定打卡的必要性不大,但这样的小店,很有过去邻里餐厅的生动面貌。
冷馄饨
店名:利达汤圆馄饨
利达可能是我们在上海最爱的麻酱拌馄饨了。
完全是摸透了每个麻酱拌爱好者的小心思,花生酱给得刚好,辣油香气浓郁,一丝醋香解腻,每只馄饨都有一层浓墨重彩的漂亮淋面,好壮阔!
拌“小馄饨”比大馄饨更佳——短尾,馅塞得鼓囊囊,每一颗都饱满挺立,像云吞,在麻酱里一滚,特别可爱。
皮子是用了半碱水皮,吃口更柔滑一点,刚刚好的一点咀嚼感。
菜肉比鲜肉更佳!鲜肉馄饨是酱油肉芯,而荠菜馄饨,光看这绿得发亮的馅......
调味做得可讨巧,清新,又有一丝甜咪咪!荠菜切得粗,碧绿怡人,能吃出菜香味来,肉馅紧实。
我们私底下几个利达拥护者,管这个吃法叫“荠小冷”,一口一只吃得老开心~
唯一的小毛病是,利达的冷馄饨,不是特别“冷”,吃的时候多少会略带一丝温热。
绿豆刨冰
店名:一心斋
一提及上海老式刨冰,每年夏天,上海本地的电视报道总离不开一心斋、长征刨冰二家。可惜清香斋歇业了💔
岁月如梭,老刨冰已经从以前一块五毛,涨到了15元一杯。
一心斋店里最普遍的点单组合,无非就是牛肉锅贴/煎包,牛肉汤,配一杯绿豆刨冰,老少通吃。
下面是汤料,上面是一束冰。要小心翼翼地,一点一点凿下冰来,混着底下的绿豆汤同吃。
炖得酥绵的绿豆混着不规则碎冰,清甜清心,慢悠悠地凿冰,仿佛回到了小时候,咬破一粒冰,凉到心底。
冰冰甜甜开开心
糖水冰淇淋
上海第一台式糖水
店名:甜田tian sweets
鲜芋仙芋圆4号很好吃,但甜田更好吃!但凡是有机会来到水城路附近,必定会去甜田店里点上一份芋圆冰豆花。
一份豆花可以搭三种小料:推荐芋圆、粉粿,岩烧花生。每一样都能吃得出店主的用心。
①每日现做的超大芋圆。
几乎是其他糖水店的1.5倍大,芋香超浓,还能吃到明显的芋头纤维。有点像硬软糖的口感,越咀嚼,芋香味越浓!
每次馋外卖,差起送费,我就会猛加两份芋圆(。
②上海现存唯一的黑糖粉粿。
和KOI奶茶里的小粉粿不一样,更大块,黑糖香味更浓,滑爽糯弹,QQㄉㄨㄞㄉㄨㄞ(duaiduai),舍不得很快将这美妙的口感给咽下去。
③有炭烧香气的酥绵花生🥜。
别看它颗粒分明,入口轻轻一抿就化作满嘴粉糯清香,与豆花绝配!碎冰吃完了也可以免费续~
最近周末堂食还有特供的柠檬爱玉冰,只可惜去了两次都没吃上,希望大家能有机会吃上!
冰淇淋Gelato去哪里吃?
每个来上海的朋友,阿拉都会强烈推荐ta吃一吃上海的Gelato。
发布于:上海市人人顺配资-排名第一的炒股杠杆平台-配资门户论坛-个人场外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